当前位置:甘肃生活都市网 >> 文化 >> 梁获得毛文学奖后 他推出了第一部关于世界的责任和命运的新长篇小说
梁获得毛文学奖后 他推出了第一部关于世界的责任和命运的新长篇小说
日前,著名作家梁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书《我和我的命》,这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也叫《人世间》 2.0版——浓缩版》。
书写普通人的责任与命运
小说二十万字,主人公“我”1980年后出生在贵州山区。因为这个女孩被父母抛弃了,她原来是在每一片乌云中都有一线希望,从农场到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家庭的变化使她的命运变得复杂。
长大后,“我”无法承受养母的去世和养父的再婚。姐姐和姐夫先后被家庭关系“胁迫”。大学退学去深圳摸索,却意外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见证了各种荒唐的传说。
“我”在深圳找到了爱情,获得了友谊,实现了亲情。然而,命运要求“我”放弃她不到40岁的生命.同时,原籍家庭的家庭绑架从未停止,生活在底层的亲戚对她提出各种要求。虽然她愤怒又无助,但她永远不能袖手旁观,而血缘带来的责任让她不得不承担一切。
年轻人和父母一样,可以肩负起家庭、自我成长乃至社会的责任。这是这部小说最大的发现,也是梁多年来关注中国社会变迁和青年成长的最新体验。
这种基于家庭伦理和家庭伦理的现实关怀,被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称为“伦理现实主义”。他认为梁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少有的一位致力于书写平民正道沧桑的作家。而他的“正道”根植于中国的伦理道德、中国的现实和时代的变迁。
从前,梁在写知青生活的时候,总是想到社会阶级的变化,比如社会对人的要求,时代对人的变化,困难对人的考验等等。同时,它总是显示人们对这些需求、变化和测试的反应。更多的,是被动回应,是不屈不挠。在这部新小说中,人物的反应更多的内化为一种责任和修养。人不再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应该承担血缘、家庭、生活、社会带来的责任。
梁在他的小说中对“命运”倾注了最深切的关注。他写了命运不可阻挡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斗争和自学可以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生活依旧复杂,生活依旧意气风发,奋斗依旧艰难。小说冷静对待“命运”,相信并热爱命运,试图改变命运和自我。
梁(数据地图)
关注女性“成长的代价”
这部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女性成长的话题。小说中的几个女性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尤其是深圳,商业的冲击和诱惑很容易让女性迷失。小说中,为了生存出卖肉体的女性向“命运”投降。当然,命运并没有善待他们.
小说通过主人公和她的好朋友李娟,描述了负责任的女性的成长。他们自尊自强,承担家庭责任,相信努力、善良和积极的力量。当生活一次又一次试图扭曲她们的时候,她们都表现出了女性尊严的力量。在节奏紧凑、曲折多变的故事中,在个性鲜明、目光敏锐的人物身上,梁不断提醒新时代的女性,无论在家庭成长和社会成长中遇到什么障碍,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尊严和责任。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梁熟悉年轻人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作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享受的一切便利。他们几乎不需要知道怎么写“苦”字就能长大。但离开家庭温暖的小窝,走向社会后,总会为自己的成长付出各种代价。社会和家庭会对他们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通过这样一部小说,他与年轻人沟通讨论:女性成长的代价是什么?每个人成长的代价是什么?
敏锐的问题意识、探索本质的思维精神和始终面向年轻一代的读者意识是梁创作的最大特色,也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独特之处。他还总是在小说中观察社会的最新发展,表现出“人”的思想对现实的生动反应。从这个角度来说,
度说,他像“社会剖析者”。梁晓声用小说、用人物,给时代提供标本,给思想提供启示,给命运提供线索。他写“人世间”热气腾腾的生活,更写人内心深处刻骨的孤独;他写人与人的爱恨情仇,更写人与自己的相依为命。同时,他更是不断在小说中构建一个“善好”的空间,这个空间既是伦理上的,也是生命境界上的。在李敬泽看来,对文学创作来说,这是真正的难度所在:这些年来,文学解构伦理是容易的,而建构,太难。梁晓声迎难而上,保持了我们这个时代对善好的想象。所以,对我们的时代而言,这是一本宝贵的书。
作家简介:
梁晓声,“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收入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作品文库;《雪城》收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部优秀长篇小说典藏;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