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生活都市网 >> 文化 >> 李陵:送鼠迎牛
李陵:送鼠迎牛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直播预告-
送鼠迎牛
——我的新年本
直播地址:
Bilibili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客厅
住JD。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
当当网直播
主讲人:,李零(北京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与谈人:,袁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博系特聘教授)
时间:2021年1月17日14:30-16:30
地点:三联陶芬书店(美术馆分馆)二级活动区
主办: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
拳击手的一年终于快结束了。明年是牛年。过年前,李凌教授会在三联书店讲十二生肖的由来和意义。为什么十二生肖以老鼠为首?李凌说:“就拿一件事来说,你就明白了,老鼠其实和——人生活在食物链的顶端。这家伙追不上,杀不了,连人都怕。”凭借幽默的评论和冷知识,十二生肖不仅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它关系到中国民间艺术和古人的生产生活。生肖动物的遗骸可以在许多早期文物中找到。
考古学家景源对古代人与动物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届时将与李陵探讨。家畜占十二生肖的一半以上,与古人关系密切。现在我们从考古遗址中有了许多重要的新发现,这些话题将会具体而生动地参与到讲座中。
【嘉宾介绍】
李零,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研究和写作的范围涉及很多领域,比如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文学,以及艺术史、思想史、军事、艺术、历史地理学等。李玲在三联书店出版过十本书:《我们的经典》 《我们的中国》 《波斯笔记》 《铄古铸今》 《万变》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兰台万卷》 《何枝可依》 《小字白劳》 《十二生肖中国年》,此外还有《中国方术考》。
袁靖,博士,日本千叶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文化研究系特聘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古代人与动物的关系,古代人与土地的关系,科技考古学。他的书有《花间一壶酒》,《入山与出塞》,《兵以诈立》等。
*章节选自《丧家狗》(李玲三联书店2020-7)。版权所有,请在文章末尾留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牛年说牛(节选)
文 | 李零
牛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
rong>十二生肖,以牛配丑。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孔家坡汉简《日书》同。
三十六禽,牛、蟹、鳖并列,《五行大义》的解释比较绕。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讲钟律配兽,其中有牛,未见蟹、鳖。
牛是大牲口
十二生肖,家畜占一半,牛居其一。牛当丑位,相当殷历的正月,也是一年的开始。
北京流行《九九歌》,最后一句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到春分,一共90天。九九八十一天,再加九天,正好是春分。耕牛遍地走,才迎来真正的春天。
六畜,畜者养也。马、牛、羊、鸡、犬、豕都是人养。马、牛是大牲口,特点是靠力气吃饭,听人使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自称“太史公牛马走”,意思是说,我是给皇上当牛做马的人,只是个奴才。人使唤牛马,有一套吆喝,叫它走它走,叫它停它停,人使唤人,也有一套吆喝。
五牲,牛、羊、豕、犬、鸡,其中没有马。牲是牺牲。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全叫大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叫少牢。汉地,一般不吃马,牛是牺牲之首。这些给神祇和祖宗祭献的东西,只是让他们的在天之灵闻一闻,闻完了,撤下来,分给人吃。
西北多马,秦人以养马著称。《史记封禅书》讲秦人在雍四畤祭祀青、白、黄、赤四帝,以马代牛,马也被用作牺牲。
这些动物都是人类驯化和饲养的动物,下场都是进人的肚子。十二生肖把马、羊放一块儿,鸡、犬、豕放一块儿,单把牛拎出,与鼠搭配。
鼠很小,牛很大,但古代郊祭用牛,常被鼷(音xī)鼠咬伤,不得不换牛,重卜郊祭之日。《左传》三次提到“鼷鼠食郊牛”(成公七年、定公十五年、哀公元年)。鼷鼠是带病毒的老鼠。
牛对农民很重要
人类从史前社会迈入文明社会,牛、马起很大作用。牛对农业,马对畜牧业,贡献尤其大。
牛,身材高大,埋头吃草。但牛遇强敌,凛然不可犯,有时又很凶猛,谁见了都怵。《说文解字牛部》:“牛,大牲也。”“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二十八宿,北方七宿曰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宿,配冬天,多与居家过日子有关。斗是用来舀水或称粮食的器具,生活离不了。牛是牵牛,跟牛郎有关。女是婺女或须女,跟织女有关。二宿象征男耕女织。虚读墟,墟是废墟,房倒屋塌叫废墟。
危读垝(音guǐ),垝是毁垣,倒塌的墙。室是营室,在东壁西,象征盖房。壁是东壁,在营室东,代表垒墙。墙倒屋塌,得赶紧修房子。
十二生肖,牛当丑位,这个位置是牵牛所在,跟居家过日子有关。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牛对农民很重要。
犀牛不是牛
牛属牛科(Bovidae)。牛科动物有三大特点:
第一,牛属偶蹄目,蹄子分瓣,与马不同,马是奇蹄目,蹄子不分瓣。偶蹄目分胼足亚目(如骆驼和羊驼)、猪形亚目(如猪和西猯,猯音tuàn)和反刍亚目(如牛、羊、鹿)。偶蹄目的动物多为食草动物。
第二,牛属偶蹄目下的反刍亚目。反刍动物有四个胃,可以把吃进前三个胃里的东西倒腾到嘴里,反复咀嚼。反刍亚目不光有牛科,还有鹿科。
第三,牛属反刍亚目下的牛科。牛科动物,不光有牛,还有羊和羚羊。它们都有角,但跟鹿科不同。鹿科动物每年换角,角是实心,牛科动物终生不换角,角是空心,所以牛科也叫洞角科。牛角可以做成角杯,西亚流行来通(rhyton),来通就是模仿牛角。〔犀牛属奇蹄目犀科,与牛科不同。犀牛的蹄子跟马类似,蹄子是圆的,不分瓣。
非洲犀分黑犀和白犀,体型高大,双角;亚洲犀分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中国本来都有。
亚洲犀,苏门答腊犀是双角犀,体型最小,1916年在中国灭绝;印度犀是独角犀,体型最大,1920年在中国灭绝;爪哇犀也是独角犀,体型比印度犀小,比苏门答腊犀大,1922年在中国灭绝。灭绝的原因,不完全在气候,更重要的是人。人不光屠杀犀牛,用犀牛皮做铠甲、做盾牌,而且夺其居地,迫使犀牛不断南迁,直到退出中国。
中国工艺,明清流行犀角杯。网上说,这类文物,存世有五千件。我在香港看过一个私人藏家的展览,他一个人就收藏了那么多。这得杀死多少犀牛呀。犀角入药,也害死了不少犀牛。
犀牛在中国已成历史记忆。
出土文物:
1.商代小臣俞犀尊,梁山七器之一,清代山东寿张县出土,失盖,有铭文:“丁巳,王眚(省)夔且,王易(赐)小臣俞夔贝,隹(惟)王来正(征)人(夷)方,隹(惟)王十祀又五肜日。”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2.战国错金银犀牛带钩,四川昭化宝轮院出土,青铜错金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3.西汉错金银犀牛尊,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青铜错金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4.西汉铜犀牛,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墓出土,青铜鎏金,南京博物院藏。
这四件器物都是表现双角犀。亚洲双角犀只有苏门答腊犀。
商代甲骨文有兕字,兕是象形字,古音为邪母脂部,犀是形声字,古音为心母脂部。有人为,犀、兕本来是一字,但《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犀与兕,言无别,但还不能认为完全一样。
兕、犀二字见《尔雅释兽》,区别是“兕,似牛。犀,似猪”,前者大,后者小。郭璞注说,兕是“一角,青色,重千斤”,犀是“形似水牛,猪头,大腹,痺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兕一角似牛者应指印度犀,犀两角似猪者应指苏门答腊犀,犀或一角者应指爪哇犀。郭璞注所谓三蹄三角误。兕字见《说文解字部》,许慎的解释是“ ,如野牛而青,象形,与禽、离头同,凡之属皆从。,古文从儿”。犀在《说文解字牛部》:“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前者的古文即兕,兕指印度犀或爪哇犀,犀指苏门答腊犀。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讲钟律配兽,有牛。牛即兕牛。
南方进贡犀象,多在所谓南徼外,即东南亚和南亚,而黄支之犀尤为著称。黄支即《大唐西域记》的建志补罗,在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的Kancipura。
当年,史语所发掘西北冈1004号大墓,出土牛方鼎和鹿鼎,这两件鼎各有一个图形文字,一个是牛形,一个是鹿形。雷焕章说,商代甲骨文的兕字,不像鼻上长角,更像头上长角,牛鼎上用图形表现的牛是兕字,兕即今水牛。
此说恐难成立。
第一,文献记载,犀、兕连言,兕与犀应当相近。水牛、黄牛,不管是野生种,还是家养种,都是牛科动物,与犀科动物有别。
第二,文献记载,犀是双角,兕是独角,魏晋时期,人们还能见到犀牛,《尔雅》《说文解字》之说并非向壁虚造。雷焕章谓此说后起,更早未必如此,并无任何证据。
黄牛,英语叫ca‑le,公牛叫bull,母牛叫cow,骟过的牛叫ox。这些词都是指欧洲人熟悉的牛。水牛叫bualo,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另一种动物,不属于他们说的牛,但中国传统,水牛也是牛,不是兕。水牛与黄牛不同,不等于说,水牛必须是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