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肃生活都市网 >> 近日热词 >> 教育部高校资源(教育部高校资源管理中心)
教育部高校资源(教育部高校资源管理中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人如此,城市亦如此!近年来,很多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感觉进入了瓶颈,上不去了,活力也下降了,想科技创新,却不知从何入手,想要人才,没人来,想自己培养,苦于没有好大学作为平台。对很多城市来说,对大学的渴望,已经远远超出对大项目、大投资的渴望!有多少城市为拥有一所顶尖大学而费尽心思?有多少城市,为吸引顶尖大学建一座研究生院,不惜一掷千金?其中的难,想必只有亲自推动此事的人才知道。
中国顶级大学资源分布极不平均,教育部直属的75所院校,只分布在22座城市,而且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六座城市就独占了53座,占全部高校的70.%!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费来自于全国人民的财政,理应为全国人民服务,而不应为少数城市服务,我强烈建议,对教育部高校资源进行再分配!
近年来,很多高校纷纷异地建设分校和校区,主要是去沿海发达城市,这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而高校热衷于异地建校区,也说明他们有异地办学的需求!既然如此,何不由国家引导教育部直属高校去更合适的城市办学?
为此我提出“中国大学资源再分配计划”,基本内容如下:
一、中国大学资源再分配计划
1、由国家指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指定的城市建设分校或校区;
2、建设校区的费用和经费由国家承担50%,地方承担50%;
3、每所高校保证有3所异地校区,每个校区招生规模不低于1万人;
4、大学特长专业和城市优势产业相匹配,确保这所大学的进入,能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帮助,形成强强联合效应;
5、其它有异地办学需求的排名中国前150名的大学也可以申请参与这个计划,并享受国家30%、地方30%的财政补贴,余下部分自筹!
6、分步实施,每年批准3-5所高校,避免一窝蜂上马,造成资源浪费,根据实际需求控制节奏。
二、初步分配方案
1、洛阳: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南大学;
2、赣州: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3、天津:中国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4、郑州: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
5、临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宁波: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7、泉州:东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8、无锡: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9、苏州: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
10、深圳、雄安:允许外国大学建设分校;
11、南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
12、南昌: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13、贵阳: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政法大学;
14、昆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15、南宁:对外贸易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16、襄阳:四川大学、吉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17、潍坊: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18、金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对外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
19、衡阳: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
20、柳州: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大学;
21、芜湖:厦门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22、泸州:山东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北电力大学。
三、大学资源再分配的意义
1、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
教育不公平是近年热点话题,有些城市上大学太容易,有些太难,这是不公平的。
公平性是教育最核心的准则,中国各省市都有享受高质量大学教育的权利,通过再分配实现教育公平性,能促进社会更和谐!
2、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更是引领科学创新的机构,不参与科学研究,不推动产业发展的大学,不是好大学。通过落地具有产业优势的城市,有利于大学更好地将自己的研究应用到产业技术革新中去,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促进二三线城市发展
二三线城市大多处于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优化期,急需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顶级高校的到来,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未来他们有很多人会留下来成为这些城市发展的人才,解决二三线城市人才短缺的问题。
4、实现大学多元思维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一座大学一直蜗居在一座城市,很容易思想僵化,不再是多元文化的代表。多城市办学,能让大学接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形成更多元的学校文化。
5、重塑中国城市体系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优化中国城市布局和推进乡村振兴,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策引导,更需要外力配合,而大学资源再分配,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这个外力。中国城乡体系的重塑,核心是人,而人追逐的是教育、经济和环境,其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追逐目标!
你希望哪些大学到你的城市建设校区,欢迎发布你的意见!
欢迎关注猴军集,城市、农村、经济、人文!